温金玉教授出席佛研所新春茶话会并发表讲话(图)
温金玉教授出席茶话会并发表讲话
陈红星社长与温金玉教授
中国佛教新闻3月2日消息 据佛教在线报道:2007年3月1日下午2点,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新春茶话会在北京前门饭店隆重举行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教授应邀出席了新春茶话会并在自由讨论中发表讲话。
在讲话中,温金玉教授首先感谢主办者的热情邀请,并向与会法师、领导和专家学者拜年。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功能,温金玉教授讲道“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有其立世的特殊性,它与全国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佛学研究机构虽有共性,更有个性特征,这样才能凸显其独特性。我以为研究所的运作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上,而在课题设计上虽说有与学界的协同,但应更多体现教界研究所的特色。”
在谈到佛教文化研究所的独特地位时,温金玉教授强调“有的课题学界不太方便做,或无法真实了解教界的实际问题,教界研究所就应设立这些关乎佛教命运,属于教内自身建设的问题。我只列举以下几个方面:一、僧团组织制度建设问题:如何奉行“六和”精神,使僧团成为一个清净和合的团体,僧要像僧,寺要像寺,这是教团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二、居士信仰研究问题:信众也存在着正信教育的问题。没有一个清净如法的居士队伍,就不会有一个清净如法的僧团。在年前赴北京居士林调研中,感受到在居士中如何树立正信,如何开展培训,让居士成为正信弟子,成为护持僧团、护持正法的重要力量也是当前一个重要任务。正信的居士佛教是成就如法僧团的最好土壤。三、佛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研究:这既涉及历史问题,更有迫切的现实问题。佛教的立世基点在于保持其出世品格的前提下如何处理与社会的适应问题。从来就没有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佛教。四、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佛教:文化交流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扬这一传统是保证佛教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生存应世的关键。2006年4月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海内外影响甚大,至今仍然是大家谈论与期待着的话题。五、佛教文化遗迹的考察:许多佛教遗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佛教界的研究单位有责任与义务去考察研究历代祖师辛苦经营建设的丛林道场与佛教辉煌灿烂的文化遗迹。日本驻华大使的夫人阿南史代举办的“追寻圆仁足迹——阿南史代摄影展”,给我的感受很深。我们应多去考察与挖掘这些文化遗迹,因为这是全人类的遗产。”
温金玉教授在讲话中恳切提出,建议设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基金”,用于保证研究课题的圆满完成,并进一步促进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良性运转。
温金玉教授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图文:土登)